肌電圖的診斷和臨床應用.ppt
肌電圖的診斷和臨床應用,王東,肌電圖的診斷和臨床應用,王東,概述,神經肌肉檢查是檢查周圍神經功能的主要手段,包括神經傳導和針電極肌電圖(EMG),是對周圍神經病變診斷的兩項基本的神經電生理檢查。 神經電生理檢查范圍:主要是周圍神經系統,包括周圍神經系統的每一個環節,即原發性運動神經元如脊髓前角細胞,原發性感覺神經元如后根神經節,脊神經根,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頭和肌肉本身。 神經電生理檢查的目的:確定神經和肌肉損害的部位、性質和范圍,為神經和肌肉病變提供更多的有關的電生理損害類型、損害程度、病理和預后等方面的信息,從而使臨床醫生對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更有目的性。,主線,脊髓-神經根-神經叢- 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頭-肌肉,周圍神經的解剖,記住兩個結構: 髓鞘和軸索 (髓鞘-感覺、軸索-運動),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的分類,一、神經根病變 二、神經叢病變 三、神經病變 四、神經肌肉接頭病變 五、肌病,常見病變異常肌電圖類型,一、急性神經損傷:神經失用(節段脫髓鞘)、 軸索斷裂、神經斷傷。 二、慢性神經損傷:指慢性神經受壓或嵌壓性神 經病,主要病理變化是局部神經脫髓鞘和軸索 變性。 三、急性肌源性損傷:肌纖維數量減少。 四、慢性肌源性損傷:肌纖維變性、壞死。,常見周圍神經系統傳導檢查,一、運動神經傳導檢查: 上肢: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以及腋神經(三 角肌)、肩胛 上三角(岡上、岡下肌)、肌皮三角(肱二頭肌) 下肢:腓總神經、脛神經、股神經 面部:面神經(運動神經) 二、感覺神經傳導檢查: 上肢: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 下肢:腓腸神經、腓淺神經,針極肌電圖檢查,研究運動單位的整合性,是檢查整個運動系統主要是下運動元,即周圍神經、神經 肌肉接頭和肌肉本身的功能狀態(通過肌肉檢查)--和神經傳導檢查相結合確定病變 部位供臨床診斷,常見周圍神經疾病,一、單發周圍神經病,單發周圍神經病,,,,,二、常見神經叢和神經根病變,㈠臂叢神經病變,㈡腰骶神經叢,1、腰叢(腰1-3及部分腰4前支):主要分支有股神經、閉孔神經、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生殖股神經、股外側皮神經 2、骶叢(骶1-3的前支):主要分支有臀上神經、臀下神經、坐骨神經,㈢神經根病變,神經根病變是指在蛛網膜下腔內由脊髓到椎間孔之間的任何部位損害。 頸8、胸12、腰5、骶5、尾1 頸6-拇指、頸7中指、頸8小指、胸2平 胸骨角、胸4平乳頭、胸6平劍突下、胸8平季肋部弓肋緣、胸10平肚臍、胸12平恥骨聯合上2-3cm、大腿前面為腰1-3、小腿前面和足背為腰4-5、大腿和小腿后面以及肛門會陰區為骶1-5、腰4膝反射、骶1踝反射,三、廣泛周圍神經病變,是一組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急性或緩慢起病,多同時孫海英四肢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功能的周圍神經病變,其損害可以是軸索損害為主,也可以是以脫髓鞘損害為主或兩者兼有。 病因:炎癥或感染性、遺傳性、中毒性、代謝性、血管源性,四、運動神經元病,運動神經元病(MND)是以損害脊髓前角,橋延腦顱神經運動核和錐體束為主的一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臨床以上或(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癱瘓為主要表現,其中以上、下運動神經元合并受損者為最常見。 例如:肌萎縮側索硬化、進行性延髓麻痹、原發性側索硬化、單肢肌萎縮,五、神經肌肉接頭病變,重癥肌無力、肌無力綜合征、肉毒毒素中毒,六、肌病,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的骨骼肌細胞本身發生病變的一組疾病。 炎性疾病:多發性肌炎、皮肌炎(最常見)、肌營養不良、萎縮性肌病、代謝性肌病、先天性肌病,七、肌膜興奮性異常疾病,肌強直和周期性麻痹(高鉀、低鉀),誘發電位,也稱誘發反應(Evoked Response),是指給予神經系統(從感受器到大腦皮層)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腦對刺激(正性或負性)的信息進行加工,在該系統和腦的相應部位產生的可以檢出的、與刺激有相對固定時間間隔(鎖時關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電反應。 誘發電位的分類方法有多種,依據刺激通道分為聽覺誘發電位、視覺誘發電位、體感誘發電位等 。,,再見 祝大家08年好運,